首页 健康资讯 垂体瘤复发该怎么办 垂体瘤女性患者常见的六大症状是什么

垂体瘤复发该怎么办 垂体瘤女性患者常见的六大症状是什么

垂体瘤复发该怎么办 垂体瘤女性患者常见的六大症状是什么

一、垂体瘤复发该怎么办呢

1.脑垂体瘤复发后可以做二次手术,也可以放射治疗。因为手术不一定能把脑垂体瘤完全切除掉,所以垂体瘤手术是需要进行放射治疗来控制术后残留的肿瘤,这是一种很安全的治疗方法。

2.脑垂体瘤复发后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自身条件来决定的,因为脑垂体瘤的首次治疗大多数为手术治疗,因为手术治疗是切除脑垂体瘤。而复发后很有可能比以前的脑垂体瘤大后或者不在原来的位置上。说以要慎重。

3.脑垂体瘤复发后的治疗建议采用伽玛刀治疗,伽玛刀的治疗也是一种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把所有的放射性光线聚集到一个点上对脑垂体瘤进行照射,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脑垂体瘤复发后的治疗用伽玛刀治疗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所以避免垂体瘤的复发,患者还要在做完脑垂体瘤手术之后最好要1年之内检查两到三次,一切正常后可以适当的减少复查次数,手术之后要随时的检查血糖,血压,并且和手术前对比,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是否正常。在平时做好保健工作,术后宜吃营养丰富且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及油腻的食物,不宜吃鲇鱼,注意大便通畅,给足饮水,吃通便润肠药物。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免疫功能预防病毒感染。

二、垂体瘤女性患者有哪些常见的症状

1、垂体功能低下:

垂体功能低下的程度与正常垂体腺细胞受压的程度有关。由于垂体前叶机能低下导致其所控制的内分泌腺萎缩,表现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垂体嫌色性腺瘤或嗜酸性腺瘤的晚期常表现为垂体功能低下。

2、垂体功能亢进:

嗜酸性细胞能产生生长激素及催乳激素。嗜碱性细胞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等。因而,此类肿瘤可造成垂体功能亢进,特别是在早期。嗜酸性腺瘤虽可有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但又可挤压嗜碱性细胞,造成其功能低下。

3、垂体后叶及丘脑下部受累症状:

肿瘤影响垂体后叶或丘脑下部则可产生嗜唾、脂肪代谢障碍、体温低下以及水、多饮、多尿和电解质等。

4、视神经受压症状与体征:

由于肿瘤生长在蝶鞍内,向上发展则压迫视交叉或视神经而造成视力、视野的改变, 90% 以上的患者都有视力减退,也可为单眼视力减退,甚至造成一目或双目失明。视野的改变可因压迫神经或视交叉而有所不同,视交叉受压则产生双颞侧偏盲,或一眼颞盲,肿瘤如位于一侧压迫视束或视神经时,可产生对侧同向偏盲,或一眼全盲。70 %以上的患者都有眼底改变。大部分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其程度因视神经受压程度而异,从视乳头色稍谈到典型的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仅少数病例因有颅内压增高而产生视神经乳头水肿。

5、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症状及体征:

垂体腺内分泌功能非常复杂,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通过内分泌控制着人体的生长、性功能、物质代谢及性器官和发育等生理活动的调节。已知垂体前叶分泌 6 种激素,即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催乳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及两种促性腺激素。而嗜酸性及嗜碱性腺瘤细胞本身即具有内分泌功能,可造成激素水平过高,表现垂体功能亢进,但肿瘤也可挤压正常垂体腺,造成垂体功能低下。此外肿瘤向上可以使丘脑下部,向后会使垂体后叶受累。垂体后叶含有抗利尿激素与催产素等,故垂体后叶受累可出现尿崩症。

6、头痛及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

垂体腺瘤常造成头疼,少数患者因肿瘤突入第三脑室前部造成颅内压增高造成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症状。但大部分垂体腺瘤并无颅内压增高而带有头痛,其头疼可能因肿瘤在鞍内生长使鞍膈张力增高导致,也可能因脑膜、神经、血管等敏感性结构受牵扯导致。除此以外因颅骨增厚、骨质增生影响脑膜、血管也可造成头疼。嗜酸性垂体腺瘤病人不但有顽固性头疼,且常有四肢及脊背痛。

三、垂体瘤该如何治疗

1.综合治疗

垂体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药物及放射治疗三种。正是由于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所以各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应该根据患者垂体瘤的大小、激素分泌的情况、并发症及共患疾病的情况、患者的年龄、是否有生育要求以及患者的经济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垂体瘤的治疗是一个多科室协作的综合治疗过程。

2.放疗

由于垂体瘤属于腺瘤,本身对放疗的敏感性较差,放疗后70%~80%的患者出现垂体功能降低,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放疗只适用于手术残余、不能耐受手术、对药物不敏感、有共患疾病不能够接受手术或药物治疗的患者。

3.药物治疗

对于垂体泌乳素分泌型肿瘤,90%以上的患者(无论是微腺瘤还是大腺瘤)都可以用多巴胺激动剂(短效制剂溴隐亭,长效制剂卡麦角林)控制PRL水平,使肿瘤的体积缩小。只有那些对该类药物过敏或不耐受、肿瘤压迫导致的急性症状需要急诊手术解压或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泌乳素瘤病人,才选择手术治疗。在服用溴隐亭治疗期间,应该逐渐增加溴隐亭的剂量,直到血清PRL水平降至正常水平以后,调整剂量长期维持治疗。

生长激素分泌型肿瘤的患者不论接受何种治疗,都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治疗目标:消除肿瘤,减少肿瘤的复发,GH达标,缓解临床症状,尽量保全垂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

对于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近20年的主要进展是生长抑素类似物的应用。该药物的临床应用,使得GH分泌型肿瘤的治愈率明显提高。近几年生长抑素类似物长效制剂如长效奥曲肽、索马杜林等用于临床,使得患者的依从性大为提高。术前应用该类药物可以迅速降低患者的血清GH水平,减轻患者的症状、缩小肿瘤的体积,为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创造良好的术前条件。生长抑素类似物用于GH分泌型肿瘤的另外的适应证包括:术后残余患者、放疗后GH尚未降低至正常的患者的过渡治疗。应用生长激素类似物后,对于那些因伴有心衰、呼吸睡眠暂停、控制不良的高血糖、高血压的患者,因不能耐受麻醉的患者,提供了术前准备治疗的机会。生长抑素类似物用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型肿瘤也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4.手术治疗

目前对垂体瘤的治疗还是以手术为主,辅以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垂体瘤的位置在鞍区,周围有视神经、颈内动脉、下丘脑等重要神经结构,所以手术还是有一定风险的。目前手术方法有经蝶窦,开颅和伽马刀。瘤体直径大于3厘米与视神经粘连或视力受损的肿瘤可先行手术治疗,手术必须达到视神经充分减压,术后再行伽玛刀治疗,但是术后仍旧有可能复发,因此需定期复查。

四、垂体瘤如何诊断

1.临床表现

病人年龄,性别,患病后不适症状,身体的变化。

2.内分泌检查

由于多数垂体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在临床表现不明显,影像学尚不能提示有肿瘤时,垂体瘤激素已经发生改变。一些垂体瘤病例单纯靠内分泌检测即可做确诊。

3.影像学

(1)头颅X线平片 这是比较原始的诊断方法,根据蝶鞍骨质的变化、鞍区钙化等变化判断有无肿瘤及鉴别诊断。

(2)CT扫描 仅对大型垂体瘤有诊断价值,微小垂体瘤容易漏诊。不能作为诊断垂体瘤的主要工具。

(3)MRI检查 是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即使直径2~3毫米的肿瘤也可以显示出。但还有部分肿瘤的信号与周围正常垂体组织近似,两者难以区分,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内分泌检查进行诊断。

4.病理学检查

这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误诊率很低。病理诊断分普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只能作为大体诊断,不能分出肿瘤的类型。免疫组化染色,根据肿瘤细胞内所含有的激素进行诊断,敏感度高,但误诊率也高。电子透视显微镜观察,根据肿瘤的细胞不同特征分辨出肿瘤类型,临床很少使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