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大动脉炎用什么药治疗 得病的原因是什么

大动脉炎用什么药治疗 得病的原因是什么

大动脉炎用什么药治疗 得病的原因是什么

一、大动脉炎用什么药治疗

1、糖皮质激素:激素对本病活动仍是主要的治疗药物,及时用药可有效改善症状,缓解病情。一般口服泼尼松每日1mg/kg,早晨顿服或分次服用,维持3~4周后逐渐减量,每10-15天减总量的5%-10%,通常以血沉和C-反应蛋白下降趋于正常为减量的指标,剂量减至每日5-10mg时,应长期维持一段时间。如用常规剂量泼尼松无效,可改用其他剂型,危重者可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静脉冲击治疗。但要注意激素引起的库欣综合征、易感染、继发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症状和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要防止骨质疏松。

2、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合用,能增强疗效。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为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和甲氨蝶呤等。危重患者环磷酰胺和硫唑嘌呤每日2~3mg/kg,环磷酰胺可冲击治疗,每3~4周0.5~1.0g/m2体表面积。每周甲氨蝶呤5~25mg,静脉或肌注或口服。新一代的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A、霉酚酸脂、来氟米特等疗效有待证实。在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以防止不良反应出现。

二、大动脉炎有哪些病因呢

(1)感染:可能致病菌有结核杆菌、链球菌、钩端螺旋体,以及梅毒螺旋体和风湿等。感染引起血管壁的变态反应或引发自身免疫反应。有报道本病患者可同时有肺部或肺外结核病灶,特别是动脉周围及主动脉旁有结核病灶,48%的患者有结核病史,86%患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在病理上有类似结核损害的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

(2)自身免疫反应:在本病的早期和活动期,常有四肢关节、肌肉痛,低热等类似风湿病的表现,血沉增快(病情稳定血沉恢复正常),血液中的丙种球蛋白值和抗主动脉抗体效价增高,抗链“O”滴度升高,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3)雌性激素:本病多发于青年女性,因为青年女性正处于分泌各类激素的高峰期,有实验证明,该病病人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分泌的双峰模式消失,卵泡期雌激素总量明显高于正常女性,而雌激素能明显降低动脉壁糖原分解的活动力,使动脉壁受损。这可能与雌激素引起动脉平滑肌萎缩有关,导致血管炎症反应,使受累血管出现内膜的成纤维组织增厚,中膜增厚或变薄,纤维变性,纤维组织和弹性纤维断裂、重叠或消失。也有认为雌激素引起动脉中膜某些酶活性的降低,是动脉壁炎症性改变的机制。

三、大动脉炎会有哪些表现

1.头臂动脉型

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狭窄和闭塞。可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以及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视力减退等症状;脑缺血严重者可有反复晕厥,抽搐,失语,偏瘫或昏迷。上肢缺血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无力、发凉、酸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颈动脉、桡动脉和肱动脉可出现搏动减弱或消失(无脉征),约半数患者于颈部或锁骨上部可听到二级以上收缩期血管杂音。

2.胸主、腹主动脉型

炎症累及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甚至全主动脉。出现头颈、上肢高血压及下肢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悸、下肢发冷、间歇性跛行等。下肢皮温低,阻塞远端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阻塞部位可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上肢血压常明显升高。

3.主-肾动脉型

炎症主要累及主动脉、肾动脉。高血压为重要的临床表现,尤以舒张压升高明显。表现为头晕、心慌,因下肢缺血而有肢体乏力、发凉、间歇性跛行表现。患者上下肢血压相差>20mmHg时提示主动脉有狭窄。大部分患者可于脐上部位闻及高调的收缩期杂音。

4.肺动脉-冠状动脉型

病变累及单侧或双侧肺叶动脉或肺段动脉,且为多发性病变。冠状动脉受累者少见,心悸气短较多见。冠状动脉一旦受累,后果严重。肺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狭窄重的一侧呼吸音减弱。

5.广泛型

具有上述两种以上类型的特征,属多发性病变,多数患者病情较重。

四、大动脉炎的检查诊断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轻度仙血、白细胞增多。

(2)血沉增快。

(3)C反应蛋白阳性。

(4)血清γ球蛋白增高。

(5)血清抗主动脉抗体测定:抗体病度≥:32。

2、特殊检查

(1)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若侵犯胸主动脉,可见主动脉弓凸出、扩张,甚至瘤样扩大,或者降主动脉变细内收及搏动减弱等改变。

(2)血管造影:可见主动脉及其分支受累部位血管边缘不规则,伴狭窄和狭窄后扩张,动脉瘤形成,甚至闭塞。

(3)多普勒血流图:可探查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狭窄或闭塞情况(如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等)。

(3)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多见于男性,血管杂音位置较高,限于心前区及背部,全身无炎症活动表现,胸主动脉见特定部位(婴儿在主动脉峡部,成人型位于动脉导管相接处)狭窄。

(4)动脉粥样硬化常在50岁后发病,伴动脉硬化的其他临床表现,数字及血管造影有助于鉴别。

(5)肾动脉纤维肌结构不良多见于女性,肾动脉造影显示其远端2/3及分支狭窄,无大动脉炎的表现。

(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好发于吸烟史的年轻男性,为周围慢性血管闭塞性炎症。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脉和静脉,下肢较常见。表现为肢体缺血、剧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游走性表浅动脉炎,重症可有肢端溃疡或坏死等,与大动脉炎鉴别一般并不困难。

(7)结节性多动脉炎主要累及内脏中小动脉。与大动脉炎表现不同。

(8)胸廓出口综合征可有桡动脉搏动减弱,随头颈及上肢活动其搏动有变化,并常可有上肢静脉血流滞留现象及臂丛神经受压引起的神经病,颈部X线相示颈肋骨畸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