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如何预防小儿麻痹症疫苗 接种疫苗可预防小儿麻痹症

如何预防小儿麻痹症疫苗 接种疫苗可预防小儿麻痹症

如何预防小儿麻痹症疫苗 接种疫苗可预防小儿麻痹症

一、预防小儿麻痹症疫苗有哪些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由消化道传染,被污染的食物、用品、衣物和玩具均可传播本病。小儿麻痹症预防的重点在于消灭脊髓灰质炎病毒,而接种疫苗为消灭病毒的主要途径。

1.灭活疫苗(IPV)

其优点为安全,一般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及其家庭成员,也可用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缺点是价格较为昂贵,免疫维持时间较短,且需重复注射,肠道不能产生局部免疫。

2.减毒活疫苗(OPV)

优点是使用方便,接种者可产生长期免疫,也可在肠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sIgA,使接触者亦可获得免疫效果;由于为活病毒,故用于免疫缺陷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可引起瘫痪。

3.“糖丸”疫苗

我国自制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俗称为“糖丸”,一种是三型单价糖丸,另一种为混合多价糖丸(为Ⅰ、Ⅱ、Ⅲ型混合物);目前普遍采用混合多价糖丸,一般首次免疫从2月龄开始,服药间隔为4~6周,连服3次,1岁以内服完,4岁时再加强免疫一次。服糖丸后2小时内不能和过热开水或饮料,也不可喂奶,以免影响效果。

二、小儿麻痹症有哪些并发症

小儿麻痹症由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该病毒可侵犯多个系统,故其并发症较多。

1.呼吸系统疾病:多见于延髓型呼吸麻痹的患者,可继发支气管炎、肺炎、肺不张和急性肺水肿。患者可出现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哮喘、发绀、患侧疼痛、胸闷、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血压下降、短暂性休克。

2.心肌病变:该病变可由病毒直接引起,也可继发于严重缺氧。最常见的是心肌炎,由病毒直接引起,患者可先出现发热、全身酸痛、倦怠、恶心、腹泻等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心前区隐痛、呼吸困难等。

3.胃肠道病变:胃肠道麻痹可并发急性胃和十二直肠扩张、胃溃疡、肠麻痹等,常伴有消化道出血。

4.泌尿道感染:常与留置导尿管有关,下尿路感染以膀胱刺激症为主,上尿路感染以发热、寒战、腰痛、肾区叩击痛等症状为主;常诱发肾结石,患者可出现腰部钝痛、肾绞痛、血尿、尿闭等症状,若合并感染可出现脓尿。

5.关节病:出现于瘫痪恢复期,表现为大关节的红、肿、疼痛和压痛。

6.血管系统病变:患者可出现高血压。

三、小儿麻痹症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隐性感染(无症状型):占全部感染者的百分之九十,感染后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

(二)顿挫型(轻型):约占百分之四,病毒侵袭全身非神经组织,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可出现上呼吸道炎症状,如不同程度发热,咽部不适,咽充血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肿大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等;流感样症状,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持续1~3日,自行恢复。

(三)无瘫痪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且循环神经纤维散布全身,可在发病之初出现此期症状,但多数患者可在前驱期后有1~6日无症状或症状减轻,而后进入此期。

(四)瘫痪型:约占感染者的百分之一,其特征为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基础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瘫痪。

四、小儿麻痹症腿萎缩的治疗方法

人工肌肉植入术是在生物学与生物工程力学理论主导下,在临床规范标准化的操作下,使外固定器发挥了完美的综合功能作用,产生了牵伸与加压的应力,使骨端固定稳定,使之于组织产生了生理性压应力,所有这些应力刺激作用局部组织使其再生、发育生长,塑造功能活跃、旺盛增强。

人工肌肉植入术术前对患者进行查体,了解患者双腿粗细差异、患肢待植入部位皮肤松紧度、肌肉分布及走向,从而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型号的人工肌肉。

(1)。解决双腿粗细大腿小腿都可以进行填充,手术切口一般在跟腱内外侧、膝关节内外侧,腿根内外侧。切口一般为3-5cm,单侧或双侧的效果从正面看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五的相似度,但是从侧面看效果欠佳。最好效果应为三块,即左、后、右各一块,但由于个人皮肤松紧情况不一,填充几块需要视情况而定。

(2)。增加部分肌力人工肌肉两端分别固定在骨头上,具有一定的拉力,当双腿弯曲时会在弹性的作用下形成反作用力,从而间接增加伸腿的力量。

热门文章